('\n
实际上,对于与洋人谈判并讨价还价这件事,王曦权心中并无十足把握。
\n
方才在讨论会上那般义愤填膺,完全是因为在阅读完那篇期刊论文后,颇有一种被外商占便宜吃暗亏的正常情绪反应。
\n
说到底,理论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差距。
\n
即便在谈判会上将国际行情挑明得再透彻,丹麦公司同意让价,最终的成交价依然是他们说了算。
\n
我方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与能力。
\n
王曦权的这种心态,正是这个年代大部分涉外官员或是与洋商有接触干部的真实写照。
\n
彼时国门初开不久,别说普通干部了,就连部里的领导,对国外的情况也知之甚少,只知道西方国家的生产力和发展力远超中国数倍,而中国除了人口上占优势外,技术水平什么的,完全没有十年前运动中吹嘘的那种高度。
\n
在这种思维与意识的碰撞之下,当与外宾和洋商打交道时,他们往往会显得过于谨慎,甚至在合作中甘愿自缚手脚,将自己一开始就处在被动地位。
\n
早已洞悉这一现象的麦麦提,在会上有好几次都按捺不住想要主动拦下谈判的任务,但最终还是用理智克制住了那颗躁动的心。
\n
毕竟,这场讨论会,明面上虽然倡导自由交流,可暗地里的各种明争暗斗较劲与互相推诿踢皮球的成分也不少,他既不是高级技术员,也无一官半职傍身,贸然主动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n
待会议结束,麦麦提随王曦权回到了办公室,察觉到上司眉宇间的忧虑,麦麦提连忙动手沏了一壶像香茗,细心斟满后,故意装作一副先行告辞回家的态势。
\n
然而,麦麦提的话尚未吐露完全,便被王曦权直接打断:“瞒着,先别急着走,你说说看,明儿这洋人一来,咱这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