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读道:“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小朱常洵颇为新奇的跟着读了一遍。
这一章倒是没什么生僻字,他读得还相当的顺畅。
宋应星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殿下,可有不懂的地方?”
这个嘛。
小朱常洵指着“君君”问道:“这两个君子迭一起什么意思啊?”
这个简单。
宋应星耐心解释道:“这两个君字其实不是一个意思,前一个君指的是君王本身,后一个君则指的是君王的职责。
这一章的意思就是,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策略,孔子是这样策对的:
国君应该尽好国君的职责,大臣们应该忠诚并尽职尽责,父亲们应该展现出父亲的责任和担当,儿子们应该尽到儿子的孝道。
齐景公听后,深表赞同,赞叹道:说得极是,如果国君不能尽国君的职责,大臣们不尽大臣的忠义,父亲们不尽父亲的责任,儿子们不行儿子的孝道,那么纵然家中粮食充足,又岂能安心享用呢?”
呃,这么简单?
小朱常洵忍不住问道:“治理国家的策略这么简单的吗?”
这个怎么说呢?
宋应星小心的看了一眼一旁貌似凝神静听的万历,这才小心解释道:“殿下,孔子说的大抵是治理国家的基础,他的意思,大家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国家才好治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