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淡蓝色的荧光在浑浊的空气里亮起,像条扭曲的蛇,沿着洞壁向上蔓延了约两米。“扩大勘察范围至涵洞口上下游各50米,路基两侧20米,”李明的声音混着远处的车流声,“重点排查拖拽痕迹、可疑足迹及遗留物,注意使用静电吸附器提取微量物证。”
\n
小孙把石膏粉倒入便携式搅拌桶,清水与粉末混合的瞬间泛起乳白色的泡沫。“刚提取的半个42码鞋印,”他用刮刀将石膏浆均匀填入淤泥中的凹陷,“压力面分析显示前掌压力中心偏外1.2厘米,步宽16厘米,推算身高170±2cm,步态为轻度外八字——和涵洞内的拖拽方向一致,应该是同一人所留。”他突然指着鞋印边缘的气泡,“淤泥中混有细沙颗粒,粒径0.3-0.5mm,可能来自上游的采砂场。”
\n
两人沿着涵洞上游的排水沟搜索时,小杨的勘查灯在一处水洼旁停下。水面漂浮的深蓝色纤维被紫外线灯照出亮蓝色荧光,他用镊子小心夹起,纤维在光束中呈现三股螺旋结构。“锦纶66材质,单丝细度20旦尼尔,”他对着证物袋轻声报出参数,“与死者夹克的纤维成分一致,但捻度不同——可能来自凶手的衣物,被水流冲至此地。”小孙正在测量水洼与涵洞的直线距离,“37.5米,水流速度0.2m/s,按纤维漂浮速率推算,分离时间约3小时,符合案发时间段。”
\n
路基北侧的灌木丛里,小孙的登山靴踢到块不规则的石块。石块表面的新鲜擦痕里嵌着铁屑,他用磁性粉喷洒后,显出清晰的工具印痕。“弧形刃口,宽度3cm,”他用拓印纸覆盖在痕迹上,“符合羊角锤的敲击特征,而且是新工具——铁屑氧化程度低,形成时间不超过72小时。”小杨突然在石块旁发现片折叠的烟盒纸,“红塔山,焦油量11mg,与涵洞内发现的烟蒂品牌一致,但这枚烟盒有撕口,边缘有齿痕,可能是凶手紧张时咬的。”
\n
扩大至50米范围时,小杨在排水沟的混凝土壁上发现了平行的划痕。“间距15cm,深度0.2cm,”他用卡尺测量,划痕末端的分叉角度为30度,“是拖拽硬边物体留下的,与死者行李箱的宽度吻合。”小孙蹲下身,用土壤采样器提取划痕旁的泥土,“分层取样至20cm深度,表层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