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叉车旁,光源切换到380nm紫外线下,水泥地上显露出淡蓝色的荧光轮廓,“前掌压力面占比60%,步宽13cm,比仓库里的略宽,但菱形格花纹完全一致。”他用标尺量出步长72cm,“推算身高175±3cm,左腿承重比右腿多15%,符合仓库内‘左前掌磨损更严重’的特征。”
\n
小杨的石膏粉已经调好了,乳白色的浆液在塑料盆里泛着泡沫。“把这枚鞋印取下来,”他往模具里撒着细沙增强硬度,“注意边缘的龟裂痕迹,水泥地的吸附性差,凝固后要立刻用保鲜膜包裹。”他突然指向叉车底盘,金属支架上挂着根棕色纤维,“提取这个,拉曼光谱仪测一下成分,看着像工装裤的料子。”
\n
两人沿着围墙根勘查时,小孙的金属探测器突然发出急促的“滴滴”声。他蹲下身拨开丛生的杂草,露出块锈蚀的轴承外壳,表面的暗红色斑迹在阳光下泛着油光。“6205型号,跟仓库里失踪的那批一致,”他用无菌棉签蘸取斑迹,“但上面的血迹已经干涸,血清蛋白检测呈弱阳性,可能是被雨水冲刷过。”小杨突然注意到轴承旁的泥土有翻动痕迹,“用洛阳铲取三层土样,看看有没有深埋的凶器。”
\n
“你看这处攀爬痕迹,”小孙指着围墙顶端的铁丝网,两根铁丝呈v形弯曲,尖端挂着片深蓝色布料碎屑,“弯折角度45度,受力点间距30cm,符合成年人双手抓握的宽度。”他让小杨用角度尺测量,“铁丝的氧化层破坏程度显示是12小时内形成的,与案发时间吻合。”布料碎屑在紫外线灯下发出荧光,经初步检测,与张建国工装裤的棉涤混纺成分一致,“应该是拖拽尸体时被勾住的。”
\n
仓库东侧的排水沟里积着墨绿色的污水,小杨用长柄网兜打捞时,网眼勾住了个黑色塑料袋。袋口的绳结是渔民常用的“丁香结”,解开后露出半截钢管,表面的铁锈蹭在勘查手套上留下棕红色印记。“直径3cm,长度60cm,”小孙用卡尺测量管壁,“内侧有新鲜的擦拭痕,提取到的皮肤组织碎屑str分型与张建国一致,但外侧没有指纹——被刻意擦掉了。”
\n
“这钢管的重量是1.2kg,”小杨掂量着钢管,“挥动时的动能刚好能造成死者颅骨的凹陷性骨折,与法医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