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纹路,“被动滴落血迹,角度75度,源点应该在池沿上方1.2米处。”
\n
小孙半跪在黏腻的水泥地上,激光测距仪发出的红色光束在墙面游走:“三维建模显示,抛尸者身高175±3厘米,臂展与身高比例1.02,符合亚洲成年男性均值。”他用镊子夹起嵌在池缝里的黑色纤维,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尼龙66材质,常见于防水布或工装。”
\n
“扩大搜索范围。”小杨将勘查灯调至侧光模式,光束掠过地面时,几枚模糊的鞋印在灰尘中若隐若现。他迅速蹲下,取出石膏粉和注射器:“43码,橡胶底,花纹呈菱形块状,有明显拖曳痕迹。”调配石膏浆时,他突然皱眉,“注意看,鞋印边缘不连续,说明凶手移动时重心不稳,可能负重。”
\n
两人沿着车辙印追踪至垃圾站围墙缺口。小孙趴在地上,放大镜紧贴泥土:“轮胎宽195毫米,轴距2720毫米,和五菱荣光参数一致。”他用小刷子清理车辙边缘,“有柴油残留,提取样本做气相色谱分析。”当勘查灯扫过围墙时,小杨突然叫停——墙顶的铁丝网挂着半片蓝色布料,经纬线间还嵌着暗红色纤维。
\n
“血源检测优先。”小杨将证物封装进真空袋,“联系***,让他准备接收。”回到分类池旁,他开始测量血痕的luminol反应。喷雾瓶中的鲁米诺试剂与血迹接触的瞬间,幽蓝色的荧光在黑暗中蔓延,“确认a、b、c三处血源,做str分型对比。”
\n
时间在精密的操作中流逝。小孙用xrf光谱仪扫描手臂断口:“锯齿宽度3.2毫米,符合便携式电锯特征,切割方向从内向外,凶手惯用右手。”他调出金属成分分析报告,“断口处检测到铬、镍元素,说明凶器近期经过镀铬处理。”然而,当比对全市五金店的电锯销售记录时,数据库跳出237条匹配信息。
\n
“检查垃圾压缩区。”小杨突然指向轰鸣的压缩机。两人穿上防护服,在腐臭的垃圾堆中徒手翻找。小孙的金属探测仪突然报警,在废旧金属堆里挖出个带血的扳手。但经过检验,扳手表面的血迹属于三个月前的流浪狗,与本案无关。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