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他们跑来采访,纯属走个过场,顺便领一两百块钱的车马费。学校不给钱也行,他们也不会说啥,给了自然关系更融洽。
\n
还有就是给陈贵良拍张照片。
\n
至于报道内容,学校早就写好稿子,记者拿回去改一改就行。
\n
具体采访的时候,陈贵良无论说什么,都基本不可能见报,除非特别有利于学校形象。
\n
小地方的日报就这样,和谐为重。
\n
所以,采访经过就不提了,全都是一些正确废话。
\n
拍完照片,领钱闪人,两位记者还有别的采访任务。
\n
记者和班主任一起离开,严校长把陈贵良喊住,跟自家长辈似的说:“高三下学期,学习任务重,你还适应不?”
\n
“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很好。”陈贵良好像在答非所问。
\n
严校长赞许道:“相比高二的时候,你成熟了许多。”
\n
陈贵良道:“人总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
\n
严校长更加满意:“自主招生考试需要的个人资料,学校已经帮你准备好了,你们刘老师下午就给你。决定好读哪个大学了吗?”
\n
“还在等清北的消息,他们需要开会讨论。”陈贵良说。
\n
严校长道:“月底有一些媒体要来。普通的采访,效果可能不好。如果开记者会,又有些小题大做。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
\n
陈贵良仔细想了想:“我在多媒体教室,讲一堂语文课如何?既展现学校的软硬件水平,又能凸显自己的古文功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