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抬起头来。
\n
\n
“怎么样?”
\n
\n
林思成言简意骇:“仿品!”
\n
\n
林长青微微一顿,笑着点点头:“怎么判断的?”
\n
\n
“胎质太厚,白度略低。构图过于繁琐,施色过重,失于灵活。釉光太亮,款识浮于表面!”
\n
\n
“说结论!”
\n
\n
“光绪时期的御窑仿品!”
\n
\n
话音刚落,林长青的眼中闪过一抹光,白总身边的两位“噌”的抬起头。
\n
\n
东西是他们买的,过过机器,他们当然知道是不是仿品,仿自什么年代,又仿自何处。
\n
\n
林长青退休前是西大陶瓷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是省内陶瓷鉴定方面的权威。要经验有经验,要眼力有眼力,肯定能鉴别出来。
\n
\n
但他孙子是凭什么的判断的?
\n
\n
白总目露惊异:“既便是仿品,为什么不能是同治、咸丰,更或是道光时期?”
\n
\n
“因为这三个时期都没有烧过珐琅彩。”
\n
\n
白总更来了兴趣:“这我还真不知道,你详细说说!”
\n
\n
“主要是珐琅料全靠进口,价格太高,所以嘉庆中落后,宫内珐琅器少有制作。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对外要给列强赔款,对内要压制太平天国,清政府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