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是很久!~”
方子业马上道:“张老师,一些特别详细的情况,我们今天晚上见面了详聊吧!~”
“我在近期查了很多资料,也进行了一些试错相关的试验,我发现,我之前与您提过的那个新的肿瘤诱导物,有了点眉头。”
“我参考了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一些文献和资料,最后把我们之前讨论列举的可疑物质,最后锁定在了十一种。”
“我猜测,最后可能不止一种致癌物质,可能有两种甚至三种。”
张利民教授就是做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研究的,致力于通过多组学数据鉴定肿瘤驱动基因,对肿瘤进行精确分型,鉴定新型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深入挖掘组学数据,系统阐述关键基因和通路的功能和机制。
寻找病因,寻找致癌因素的内外因,都是他的研究方向,不仅仅只是肿瘤的分子测序。
周彦教授委托方子业的事情,方子业前期只是确定了,该微环境会诱导肿瘤的异变,但是无法精确的定位是哪一种物质。
相当于只是确定一种现象。
这样的情况下,看起来是大海捞针。
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就是对微环境中检测的所有物质进行重新梳理,对他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鉴定和区别,看是否与其他类似的致癌物质有一定的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同源性。从而确定一些可疑的,未被证实,但的确可能引起癌症高发的物质出来。
方子业其实一直都在做这件事,前段时间他的手伤了嘛。
除了参与课题组的讨论,其他的时间都在做这个。
周彦教授都知道‘治未病’的好处,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