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二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宅子在过户给二姐夫的时候,就是张家的宅子了,银子的事儿别着急,慢慢来就行。”
“谢谢。”
说话间,张全,张尺,栓子风风火火地进了灵堂,二人都在门口扯了一截白布系在腰间,张家村以姓为村,村子里的人大多都连着亲。
二人分别给张老爹磕了头,小小年纪的柱子规规矩矩地回了礼,柳二娘子的哭声又起。
吴蔚也听到了适才柳翠微和柳二娘子说的,觉得很有道理,张家人丁单薄,宗亲长辈又都不在泰州城内,许多需要决断的事情无人操持,如此到了第二天是要闹笑话的。
吴蔚当即唤来一名家丁,让他骑上快马回吴宅问问管家,能不能给推荐一个本地经验老道,名声好的司礼来。
家丁领命去了,又过了一会儿,李大姐也来了。
张水生到泰州城以后,整日忙着榨油赚钱,没积累下多少朋友,他也知道治丧人少了不好看,便把能想到的都叫来了,总共也就这几个。
过了中午,张水生也回来了,草草吃了一口饭,到灵堂去陪柳二娘子守了一会儿,又去后院安慰了张老夫人一番,回来以后叮嘱张全帮忙看着,他要回一趟张家村。
治理过自家丈夫后事的李大姐一把拉住了张水生,担忧地说道“大兄弟,你这样不行,老家公去的匆忙,家里什么准备都没有,已经够紧巴了,柱子还那么小根本不顶事儿的,家里连纸人纸马都没扎,老爷子从前的衣服我看也没收整,开路的金山银山也没置办,五样供品怎么也该摆上了呀还有家中这几日招待亲朋的厨子呢食材呢今儿下午就该先烧些东西过去了,你走了家里怎么办”
吴蔚安静地站在旁边,关于古代治丧的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