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一步,两步...
\n
\n
范宁把手中的提灯尽可能往前伸,终于照亮了尽头的墙壁。
\n
\n
好吧,还是画?
\n
\n
眼前的墙壁上挂了七幅油画,尺寸不一,高低不同,呈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
\n
\n
布局有点类似于范宁前世在一些文艺范的咖啡馆里见过的,墙壁上的装饰风格。
\n
\n
注意力最先被吸引的,很自然是最大的那幅。
\n
\n
范宁将提灯凑近。
\n
\n
乡村、原野、树丛、山峦,色彩热情地旋转,空气中似流动着暖风。
\n
\n
《关于田野的气流与暖意》,90x140厘米,布面油彩,文森特·范·宁作于新历894年5月。
\n
\n
此幅作品是文森特在浪漫主义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的代表作,被美术界称为“暗示流”风格:通过对构图、色彩和笔触的综合运用,让观众“脑补”出超越平面局限性的其他要素。
\n
\n
此种风格后来甚至对音乐界产生了影响,生于880年的青年作曲家维吉尔,公然表示自己前几年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态的三折画》受到了“暗示流”的启示。
\n
\n
但总体来说它们还是主流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之外的新生事物。
\n
\n
范宁一边回忆,一边移动提灯。
\n
\n
第二幅,画框范围只容纳了半边女性人脸,单眼盯着观众。《担心》,30x40厘米,布面水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