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坪石武江沿岸码头和坪石街环山的制高点,将胡凤璋部包围。胡部见朱部已将自己包围,心里十分恐慌。一面急忙派人前往汝城,找他的儿子胡汉南带兵救援,一面指挥部队构筑街垒,负隅顽抗。胡汉南果然带援兵来救。行至离坪石街一里多路的皈上岭,便受到朱、陈部工农革命军阻击。刚一交战,胡汉南就被击毙。在工农革命军部队猛攻之下,胡部乱作一团,溃不成军。最后,胡凤璋只剩下十八名残兵败卒突围出去。朱、陈率胜利之师回宜章,与王尔琢部会合。部队在两次战斗中都有伤亡。三位领导人对部队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原新兵营撤销,新兵补充到各个作战营。李剑生的小分队因为表现特别突然,直接被一连连长罗敦要到了一连,并将原来三个排的老兵合成两个排,即一排和二排;另余下的几个老兵加上厉飞和李剑生的两个小分队共30多人,组建成新的三排。厉飞任排长,老兵郭虎清和李剑生都任副排长。
历史仍按既定轨道向前发展!
却说那许克祥一个团在莽山洞遭王尔琢部歼灭后,气恼万分。为报这一箭之仇,也为了邀功请赏,立即倾巢出动,把指挥部从广东乐昌移到坪石,亲率六个团,气势汹汹地向宜章城猛扑而来。队伍一路未受抵抗,进入宜章县境后,已不见工农革命军的踪影。尽管部下欢呼鼓噪声:“朱陈被吓跑了!”、“**不堪一击!”,但许克祥的大脑并不糊涂。他知道朱陈王部队避开国军重兵进攻,已及时转移,必须尽快寻踪追击,一举歼灭之。鉴于这个指导思想,许克祥要师部参谋们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
参谋们夜以继日地赶制作战计划,按照师长的意图,教导团、补充团留守坪石,师指挥部设此。由许师长亲率两团进至岩泉,寻找工农革命军主力决战;其余两个团部署在坪石、长岗岭、武阳司、栗源一线待命,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在宜章的朱、陈、王很快得到栗源堡的农民赤卫队队长陈光送来的信息。这位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过一一五师代师长的陈光,其时手头只有四五十人的队伍,且又是梭镖、大刀、鸟铳等劣质武器,要与两个团的敌人抗衡显然很不现实,因此在让赤卫队员陈茂回村堡探听敌人详细的兵力布后,将情报火速转报过来。与此同时,朱老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