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依照这个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陈国泰家确实只有2.7个人头。
\n
陈国泰早已心中有数,立即拿起笔签下自己作为‘户主’的名字。
\n
很快三袋稻谷和三袋玉米就装进了布口袋。
\n
七弟满心欢喜地扎着袋口。
\n
这六个袋子的粮食就是他们一家人需要吃到明年这个时候的全部主粮。
\n
其中280斤稻谷更是全家人仅有的细粮。
\n
这些稻谷脱粒之后大约有200斤白米。平摊到五兄妹的头上,大约是每个人每个月3斤3两的样子。
\n
数量看起来很少,但要知道这个时期的普通城市居民每个月二三十斤的粮食配额里,米票基本不会超过4斤,其它全是玉米、高粱、黄米、小米之类的粗粮票。(米票、面粉票单独印刷,称为细粮票。其它粗粮统一印刷成‘粮票’,去粮站时遇到啥买啥)
\n
而且除开陈家村之外的其它生产队连这个标准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n
扎完了袋子,七弟一弯腰,就开始挨着把粮食扛回不远处的牛棚里去。
\n
“......这次主粮预分就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始分配明年的票据。在分票据之前,我再宣布两件事。第一件,等下队里马上就要拿出部分储备粮去公社农机房打米和磨玉米面。今天晚上咱们开‘忆苦思甜’大会,大家放开吃一顿白米饭和纯玉米窝头以及白面馍馍。”
\n
陈定本看着现场还没散去的社员,再次宣布一个好消息。
\n
“哦,万岁!”社员们顿时又欢呼起来。
\n
夏收秋收分粮之后都会开一场‘忆苦思甜’大会,大家伙儿一起吃一顿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