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华夏军的推进速度远超清廷最坏的预估。
\n
因为百姓们苦了太久太久了。
\n
在确认华夏军队真如传言所说那般,而不是像官府或者白莲教,天地会那样之后,中原大地宛若久旱逢甘霖一般,甚至包括一些底层官员和士绅在内,纷纷默认了朝廷的覆灭。
\n
谁叫朝廷不把他们当人看呢?
\n
殷灵毓等人一路上连连攻克各地,势如破竹,通州几乎未作抵抗,便落入华夏军队手中。
\n
接下来,便是门户大开的京城。
\n
京城城墙高大坚固,理论上足以坚守一段时日,然而,守城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早已不是入关时的虎狼之师。他们中的精锐大部分被调拨到前线,剩下的人一直以来也久疏战阵,粮饷不继,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n
一些在康熙拼着最后一点能力组织起来的抵抗下,紧急武装起来的八旗勋贵子弟,组成所谓的“神机营”,带着祖传的盔甲和火绳枪,试图迎敌。
\n
但收效甚微。
\n
因为双方的军队,不论在武器上,还是思想上,作战意识上,都根本不处于一个时代。
\n
清廷这边甚至还有人骑着高头大马,试图在城外野战,以示勇武,结果自然是在华夏军几发精准的手榴弹下人仰马翻。
\n
但华夏大军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在京城外扎下严整的阵地。
\n
一门门破虏炮被推上前沿,冰冷的炮口遥指巍峨的城墙,气氛肃杀而凝重,无声的向城内施加着巨大的压力。
\n
这是殷灵毓与众人商议之后的决定,一来城里人口密集,一旦炮轰,将会死伤无数,二来这紫禁城马上就是华夏的了,这城墙,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