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获的老旧火器,协助留守的起义军小部队维持地方秩序。
\n
对于索伦等少数民族,殷灵毓同样没有落下,严令禁止抢劫,侮辱少数民族部落,违令者严惩不贷,且派遣阿木尔为使,携带粮食,盐糖,布匹等实用物资,前往部落聚居区,表明起义军“只反清廷,不扰各族”,愿与各族平等交易,和平共处,承诺保护他们的猎场和生活方式不受清廷盘剥。
\n
部分部落开始为起义军提供向导或情报,甚至举族加入起义军。
\n
这也就导致,哪怕每下一地,都要有一部分经过培训,能治理民生的早期长白山里培养出来的人留下,起义军还是越来越多。
\n
萨布素精心构筑的防线和坚壁清野的策略,在殷灵毓非常规的手段和起义军强大的群众基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n
他自己,虽然竭力求援,试图反击,却仍旧在起义军的横推之下,困守孤城,炮击不断,人心惶惶。
\n
其部下哗变,将其捆缚,献出投降。
\n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
\n
随着主将被俘,黑龙江陷落。
\n
彼时康熙的军队,辎重刚刚抵达盛京,却不知该不该继续往前。
\n
康熙龙颜大怒,但同时也油然而生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诞感。
\n
吉林失陷尚可归咎于巴珲德无能轻敌,但萨布素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竟也败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
\n
这在龙兴之地作乱的起义军究竟是什么来头?
\n
他们的首领又是何方妖孽?
\n
康熙自诩文治武功,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击噶尔丹,如今却在“龙兴之地”被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匪军”接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