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扛起李家。
\n
母亲宋兰花素来节俭惯了,平日里除了日用必须的开销,绝对不会多花一分钱,就连缝补衣服,都没有顶针箍,手指经常被针戳的都是眼子。
\n
李居安在生活区转了转,买了些日常用品,去看了看缝纫机。
\n
好巧不巧,五金区的收货员江曼这周被调到生活区。
\n
江曼面无表情地对顾客说话,一边埋头填写着单据。她将顾客递来的布票、3元钱和自己填写好的单据裹成卷,夹在头顶上的钢丝夹子上后,用手中的尺子用力一挥,“呼”的一声,就传到收钱柜台的上方了。
\n
收钱柜那头的大姐便根据单据上的款项收钱、找补后,在单据上单个章。又将单据和找补的零钱夹在钢丝夹子上,传送回江曼的头顶上。
\n
江曼一抬头,刚好看见李居安,脸上扬起笑容。
\n
“这位小同志,今儿个又来买枪?”
\n
都说一回生,二回熟。李居安对江曼也有些印象。
\n
80年代卖肉与粮油售货员是最吃香的行业,比现在的公务员还吃香1000倍!铁饭碗,加金饭碗的工作,就是到供销社做一名营业员,多神气啊!甚至比上大学还更有吸引力。
\n
他上一世听说有屯里发小进部队当兵,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农采门市部做一名营业员。这让他对供销社充满向往。但可惜啊,供销社他是没门路进去。
\n
李居安笑道:“不买枪。女同志,你们这个老三五可不可以开零买呢?”
\n
东北圈里最流行的顺口溜:"穷长白,富三五,王八犊子抽蝙蝠"。当年长白参一包一块八,后来涨价到两块、两块三、两块五。味道不错,性价比很高,在“学生族”风靡一时。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