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铜器匠人不懂典故乱仿的假货,说是没什么价值人家当铺都不收,就算收也能当块铜料给收了。
\n
对此太爷大为失望,本以为替国家保下了一件宝贝结果没想到是件假的,他便将铜镜带了回来想着把镜面磨一磨,放在家里当面镜子使唤也不错。
\n
注意!
\n
大的要来了!
\n
太爷写到这里后,提到“此物甚奇,手拭镜面而毫光大作,持之推门则日月颠倒、景色迥异……”,然后戛然而止!
\n
后面的内容就再也没有提到过,任何跟这块铜镜有关的信息。
\n
没说他磨没磨这块镜子,也没说擦镜子为什么会发光,而且日月颠倒、景色迥异又是什么意思。
\n
反而是从书册上开始,详细的记录他去了“外地”跑活,因为不懂当地“方言”只能靠比划跟人沟通,那里的当地人还歧视外地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吃了不少的苦头。
\n
后来因为当地很多人在盖房子,太爷由于语言不通跟人比划不明白,所以干脆直接上手给人帮忙。
\n
结果人家发现,他盖房子的手艺很好,便给他工钱请他帮忙盖房子,这才慢慢的在当地站住了脚。
\n
当地人对太爷这种手艺人也很敬佩便不再排斥他,太爷便开始了他在“外”打工挣钱买材料(买地),回家盖房子(掩人耳目)的传奇一生。
\n
书册里还提到,抗战时期太爷倾尽家产给老区组织捐款,又联系在“外”务工的时候结识的“国外友人”,帮助老区组织购买各种枪支弹药,更是冒着危险给进山的游击队背粮食。
\n
赵峥看到这里直呼好家伙,感情抗战的时候还有咱们老赵家的事呢?
\n
难怪小时候,在家里见过不少红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