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到「地震他若是理解的不透彻,也能召开个新闻发布会,说一下《唐山大地震》的选角工作和定下的演员,也能引起一些关注。
将近7万人遇难,差不多1.8万人失踪,37万多人受伤,可不是冰冷冷的数字,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通过炒作,让小钢炮现在背一背「骂名」,哪怕多救一人,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更何况小钢炮为了电影,压根也不在乎所谓的「骂名」。
就这样吧,也算是最后的努力了。
宁昊回国后,曹阳接下来继续拍摄《小丑》。
《小丑》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亚瑟作为一个普通人,跟大多数人一样,尽最大努力与人为善,对生活和梦想充满希望无奈他还是被一件件事情逼迫着,最终黑化,成为了报复社会的「小丑」。
也可以看做是,「小丑」打破亚瑟的「束缚」,自我解放的过程。
小丑本来就在亚瑟的身体里,或者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只是还没被放出来而已,看起来只是说法不同,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
因为药物丶因为母爱丶也因为脱口秀演员的梦想,亚瑟得以暂时压制小丑,但每次他试图融入社会的时候,小丑就会出来捣乱。
亚瑟的失笑症发病的时间点,都是在一个个重要的节点。
似乎亚瑟的失笑症,都是被「小丑」控制的。
金凯瑞对亚瑟和「小丑」的演绎,特别是对这些关键点,转换的极其自然,似乎他就是亚瑟,
也是「小丑」一样。
在商业电影上,哪怕是好评如潮的《盗梦空间》或者《新加勒比海盗》,主角的戏份虽然也很多,但是却没有把大量镜头和关注度放在人物上,而是着重于叙事。
因此就算给主角加了入戏体验,也只会觉得演员演技非常好,远远达不到让人惊叹的地步。
文艺片则不同。
文艺片有着重于叙事的,但更多的是放在人物上。
比如《黑天鹅》丶《海边的曼彻斯特》,以及《小丑》,整部电影,大量的镜头和关注度全在主角一个人身上,能跟着电影感受主角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这也是这种「写人」的电影更容易让演员拿奖的原因。
董瑄在拍《黑天鹅》时,主角也是分裂人格,但无论是「白天鹅」还是「黑天鹅」,其实都是对舞台的执着,并不是「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