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角度呢?
站在制片人的角度呢?
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呢?
又或者对手戏演员的角度呢?
曹阳也是好奇,金凯瑞会在自己的剧组,会把一些他认为重要的场景,想出十来种演绎方式吗?
其实,曹阳并不太担心金凯瑞的抑郁症。
在老美这地方,说句不客气的话,抑郁症,尤其是金凯瑞这种没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根本就不算多严重的病。
希斯莱杰那种所谓的服用各种「药物」的人,多不胜数。
金凯瑞的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滥用各种药物,最后导致「过量」死亡。
「走吧,看情况再说。」
曹阳对宁昊说道。
「哦,天呢,看看谁来了?我们最可敬的导演先生,还有美丽的冰冰小姐。」
看到曹阳从电瓶车上下来,金凯瑞几步走过来,把手放胸前行了个礼,嘴里笑着说道。
之所以说他嘴里笑着,是因为他嘴角的上挑幅度特别大,看起来就像「嘴」在笑一样。
这是个一般人很难做出的表情。
曹阳观察了一下金凯瑞,除了行为举止跳脱之外,也看不出什麽。
「你准备的怎麽样了?」
曹阳随口问道。
「咚咚……」
金凯瑞抬头挺胸,用他的拳头狠狠砸了砸自己瘦骨嶙峋的胸膛,一本正经的很大声的说道:「放心吧先生,前所未有的好,我能感觉出来,我就是亚瑟,心中住着一个小丑……」
曹阳微微皱了下眉头,不合时宜的想到一句笑话: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入戏体验似乎让金凯瑞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按理来说,加了入戏体验,哪怕不演戏,整个人或多或少也都有些倾向于角色的性格。
特别是加倍加了入戏体验的人,这点就更明显了。
《小丑》里的亚瑟,不是一个「高调」的人,「高调」的是小丑。
但看金凯瑞的变化,整个人都很「高调」,可又没有「小丑」的恶意,也没有亚瑟的平庸和沉默。
这样的变化,看起来是很难演出亚瑟的懦弱内向和敏感的。
曹阳都有点怀疑入戏体验是不是加的太多,导致过犹不及了。
先拍摄看看效果吧。
第一场戏,非常简单,就是亚瑟在接受社工辅导时,一闪而过的他在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