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半天功夫就有人捡到了两块,那是不是说,其实河里面其实挺多玉石的?」
「有玉石有玛瑙,会不会还有其他东西?」
李龙自己也端了个搪瓷盆坐在一块石头上,盆里面是一节羊脖子肉,半碗汤。他喝了一口汤,啃了一口饢说道:
「有是肯定有的。我就这麽说吧,咱们玛县南山里面,几乎每条沟里面都有玉石。
为啥这麽说呢?因为咱们玛县是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从这再往里面走几十公里,有地方整座山都是玉石。
清朝的时候,人家官方就在这里面设置了玉厂,专门负责采玉。
所以说你们要问我这些河沟里面有没有玉,那肯定是有的。但是呢,你们要说能不能碰到,那我就不敢确定了。
毕竟就算有,那也不是说遍地都是,咱们这个南山又不是山海经里的南山。那里面的南山说是遍地皆玉石,咱们这里面有人运气好能捡到几块,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说接下来干活能捡到那是运气好,捡不到才是正常的。
当然咱们过来也不是专门为了捡玉石的,是为了咱们这个山里的牧民转场能方便一些,是过来做好事。
捡到东西了,那是意外收获,捡不到那也要保持平常心。是这个道理吧?」
他的一番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些人的确有抱着下午干活能捡到好东西的想法,但这种想法也只是觉得可能,或者是希望。
就算有想专门过来捡一捡,看能不能捡到的,但也不好直接说出口,或者直接做出来。
毕竟还有村民在那边看着呢,不能失了干部身份。
中午是羊肉和饢管够,实际上村民们大部分还是在吃自己的乾粮,然后去盛一两块羊肉,再打些肉汤泡上。
没有谁跟没吃过一样,贪得无厌,这就导致最后四只羊搞出来的手抓肉,在所有人都吃完后,还剩下少半。
按照李向前的意思,那就先放在锅里面热着,等下午收工的时候,继续吃。
休息半小时继续干活。接下来就是修新路,这回供销社的干部职工和村里的村民互相配合,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热闹的场面里,兰银官话丶豫鲁方言还夹杂着有普通话在说着聊着谝着,一起搬石头的时候,问着对方的籍贯,砍木头的时候聊着各家的家常,甚至聊到了有两家,一户是村民,一个是供销社干部,两家的孩子在高中的同一个班里上学,关系还不错。
这就拉近了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