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收获,乡里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比其他乡要高许多。」
说到这里,姜至瑜抬头看向李龙,问道:
「李龙同志,从上面的这些事情来看,我能不能确认,你对于咱们县农业机械化有很大的期待,甚至于有自己的想法,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吗?」
嘿,这命题还真大。
不得不说,在乡里工作更加接地气,接触的人和事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那些虚空的数据。
所以姜至瑜比马晓燕更能看出李龙所做的一些事情的真实想法,甚至能根据李龙的成功,推测出未来的一些发展走向。
「我觉得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后咱们北疆的农业,一定是机械化主导的情况。」李龙想了想说道,「咱们北疆地广人稀,就目前而言,可开垦的荒地还有许多,但人口的增加并不多,这有多种因素。
虽然会有一些口里,包括陕甘省份的人过来这里打工到后面定居,但实际上人口增加比不上耕地面积的增长。所以以后农业发展的出路,就只能是机械化。」
「嗯,这个在咱们官方的报告里也是有的,咱们北疆机械化有基础,也有这个能力。」姜至瑜觉得李龙说的还是挺全局性的,不过这麽大面的话,在她的文章里不好体现具体的东西,便问起了细节:
「那你有没有想过,具体到咱们乡里,甚至于咱们村里,到你的那些地里,应该怎麽做呢?据我所知,你的户口还在村里,你名下还是有土地的是吧?」
「是的,所以其实几年前我就在想这个问题了。」李龙笑了笑说,「那收割机本身就是我的思路,然后拿去到其他农机厂里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来的实物。而现在的中耕机也是一样。
我家里世代农民,我虽然不是北疆出生的,但却是在北疆农村成长起来的,我知道咱们北疆的农民有多辛苦——当然,可能口里许多人也希望有这样的辛苦,但无论如何,要种出来这麽多地,人工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北疆的农民非常的辛苦。
我就想着要种这麽多地,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实施机械化。当时最麻烦的就是割麦,一家几亩地的时候,割麦还行,如果一家有几十亩地,那麦子割起来非常费人工,而且非常的累,需要全家齐上阵抢农时——毕竟割不及时,麦粒会落地,鸟雀会过来吃,粮食会损失……」
「所以才有了收割机?」姜至瑜适时的插了一句。
「对,最开始就是收割机,其实还想着有更多的农业机械,但我上学不够,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