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安排的住处,有些导演丶演员也起来了,进进出出的都很随性——这年头没讲究,谁脱离群众会被骂的。
《围城》的陈道铭丶英达丶葛尤正在大堂里坐着,连忙站起来,葛尤招呼:「陈老师出去啊?」
「你们干嘛呢?」
「刚溜达回来,等个记者。」
「哦,你们忙!」
陈奇摆摆手,径直出门了,这让想套近乎的英达十分郁闷,白胖的脑袋偷偷一瞧,见陈奇上了一辆高级进口小轿车,挺神秘的不知道干嘛去了。
「你们领导一大早上哪儿啊?」他问。
「我哪儿知道?陈老师忙的都是大事,咱们管不着。」葛尤道。
「我不想亲近亲近嘛?你说你也不给牵个线搭个桥,万一有合作机会呢,哎哎!」
英达捅了捅葛尤,问:「你们是不是要拍《北京人在纽约》?」
「你怎麽知道的?」
「我打听过,说是版权卖给你们了,有没有这回事?我毛遂自荐一下,我好歹在美国留过学,英语说得还行,挺适合演一角色。」
「还没启动呢,我不太清楚。」
葛尤可不敢随便答应。
「……」
英达脸皮厚,陈道铭也想套近乎,但欲言又止,不好意思张口。
《北京人在纽约》小说已经发表了,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多家影视单位有意改编,但对成本望而却步,因为肯定要去美国拍摄。
所以公认的,只有东方集团和央视能拍这剧。
历史上,陈道铭演《北京人在纽约》的男二号,是一个美国华人,他媳妇演男主的妻子,甚至已经进组待一段时间了。然后姜闻突发奇想:既然要展现中西方文化冲突,为什麽不让这个女人与男主离婚后,嫁给洋人呢?
剧组接受了意见,把陈道铭这个角色改成了洋人。
于是陈道铭和媳妇双双辞演。
但陈道铭气不过啊,于是拍了一部《上海人在东京》,有对着干的意思。
当下,讲中国人在美国奋斗的写实派就这麽一个,文艺界都知道《北京人在纽约》是个十年一遇的好故事,都盯着里面的角色,尤其是有出国经验的那帮家伙。
…………
1991年,广州已经非常繁荣。
各种模式的企业发展迅猛,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33亿。商贸流通异常发达,数不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