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笑容里藏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心里清楚,这场改革承载着桶子村学校的命运,更关乎整个村庄的未来。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深度融合,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能手,为桶子村注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n
这篇文章在小丸子的叙说声中落下帷幕,但他的思绪却没有停下。很快,另一篇文章《桶子村学校及其发展》新鲜出炉。
\n
时间回溯到解放初期,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城里的两个年轻老师——小丸子姥姥的父母谢清明和许明,带着“愚公移山”般的勇气,和十个挑夫踏上了前往桶子村的惊险之旅。六十公里的“一线天”,狭窄而漫长,两侧是高耸入云的峭壁,脚下是大小不一的碎石路,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他们挑着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年级的各科书籍,十几二十套,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五六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在一次次失望中,终于找到了那个与世隔绝的桶子村。挑夫们放下书籍,像是逃离瘟疫之地般,头也不回地跑回城里,从此再无音讯,更没有外人再来过桶子村。
\n
谢清明和许明留了下来,和村民们一起,用双手一砖一瓦建起了村学校。可谁能想到,这只是困难的开始。离别时县里的人交代谢清明:“其他老师就从村里学习好的人里挑,当民办教师,生活由村里负责。”于是,这两位年轻教师顺理成章地成了桶子村学校的第一任正副校长,生活由村长和村民们共同保障。后来,又从优秀学生中招募了四个教师,不过他们的生活就得靠各自家庭负担了。从此,桶子村告别上千年的人人几乎是文盲的“五奴护主时代”,进入了“清明时代”,虽然四个民办老师每隔几年会更新,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和正副校长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n
几年后,谢清明和许明喜结连理,爱情的结晶谢云蔚也随之诞生。这些老师都本本分分地教书,外面来的两位老师负责初中和高小的主要课程,杂科由一个村人老师承担,初小的主要课程则交给三个村人教师。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们的工资就是村里各家各户凑的食物,再加上学校边上那点“巴掌大”的土地,种点东西勉强维持生计。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无数次想过放弃。
\n
当谢云蔚十岁那年过年时,谢清明和许明带着她回城里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