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便在一处浅山坳内找到了一副金甲金盔,真金不怕火炼,在烈火中,黄金盔甲保留下来了,但被金甲包裹的尸体却被烧成了焦炭,士兵从尸骸的左手确认了身份,左手无名指少了半截指头,这就是王世充。
最尴尬的却是被堵住崤函道上的李建成,他们是典型的偷鸡不成倒蚀把米。
李渊想占便宜,他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比如之前瓦岗军占领洛口仓后,糟蹋了两百万石粮食便撤退了,洛口仓还剩三百万石粮食,这个时候谁占领洛口仓就捡大漏了,所以当时李建成一样率领五万军队屯兵陕县。
当然,李建成也没有捡到洛口仓这个大漏,王世充及时杀回来了,但他们的思路是对的,一旦瓦岗军攻下洛阳,洗劫一番后也同样会撤走,唐王军就会捡到这个天大的便宜,这就是陕县要屯兵五万的原因。
但这次是晋王军攻打洛阳,正逢李渊兵力严重不足之时,李渊犹豫好久,还是再派世子李建成率军三万进驻陕县。
李渊倒不指望晋王军会撤出洛阳,但他考虑的是,王世充败兵会向西逃亡,他们至少能捞到几万败军,这也是李渊目前最需要的资源。
实在捞不到败军也能占据了整个崤函道,把防御线向东扩张,这是战略上的收获,而他们不会有任何损失。
只是李渊千算万算,他把弘农郡给忽略了,弘农郡南面通往淅阳郡,淅阳郡是荆襄的门户,而弘农郡的北面出口便是崤函古道,正好是函谷关的东面。
李渊判断是正确的,王世充的三万败兵确实是向西奔逃,只不过没有走崤函古道,而是走洛水道,洛水道只能走步兵,有大车和马匹都不能走,所以一般军队不会走洛水道。
可偏偏王世充就选择了洛水道,用洛水道的不方便来阻挡隋军骑兵追击,李渊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可是李渊怎麽也没有想到,张须陀率领三万大军已经进驻了弘农郡,此时,他们拿下了函谷关,切断了二十里外三万唐王军的退路。
晋王军越来越近,东面的李靖军队距离陕县只有五里,西面距离陕县只有三里,更让李建成害怕的是,隋军战船占领了陕县码头,将码头上的粮仓搜刮一空。
码头被占领,也就意味着水路支援也没有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建成的军队即将断粮。
房间里,李建成长吁短叹,负手来回踱步,他带兵打仗的机会不多,面对这样的困境,他竟无计可施,
这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