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地告知了韩忠彦,而后沉声道:「韩爱卿,官家此举着实不妥,程颐若进京,朝堂必将大乱。
你即刻安排人手,务必截住那太监,将密信夺回来,此事刻不容缓!」
韩忠彦领命退出寝宫,神色若有所思。
宫墙下的灯笼随着夜风轻轻摇晃,昏黄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他忽而想起父亲韩琦。
当年父亲力排众议,逼迫曹太后还政宋神宗,成就了一段朝堂佳话,奠定了神宗变法图强的基础。
如今赵煦与高太后之间矛盾渐显,恰似当年神宗与曹太后的情形重演,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他效仿父亲的良机?
想到这儿,韩忠彦眼中闪过一丝振奋。
他并未立即安排人手去截那太监,而是暗中招来自己的心腹幕僚,寻了一处隐蔽的偏厅商议对策。
幕僚们听闻此事,皆是一惊,面面相觑。其中一人皱眉道:「大人,太后懿旨不可违,若不截住那太监,太后怪罪下来,恐有大祸。」
韩忠彦冷笑一声,负手踱步:「目光短浅!如今官家已有亲政之志,这是大势所趋。
若我们助官家一臂之力,日后官家亲政,我们便是从龙功臣,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反之,若一味迎合太后,待官家掌权,我们必被清算。」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为了不引起高太后的怀疑,韩忠彦表面上大张旗鼓地调派人手,做出全力截查太监的架势,实则暗中吩咐亲信,一旦找到太监,只需虚张声势,暗中放行。
几日后,韩忠彦佯装慌乱地来报,称那太监似有防备,摆脱了追捕,不知去向。
高太后听闻,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无用!连个太监都截不住,要你们何用!」
韩忠彦佯装惶恐,跪地请罪:「太后息怒,臣办事不力,愿受责罚。」
可他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与此同时,赵煦还不知韩忠彦暗中相助。
他依旧每日按时向高太后请安,装出一副乖巧好学的模样。
而韩忠彦则开始不动声色地联络朝中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官员,向他们透露赵煦的亲政之志,为日后的朝堂变动积蓄力量。
……
在洛阳一处清幽的宅院里,程颐身着素色长袍,正于书房中讲学。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如雪的鬓发上,映照出岁月的痕迹。
书案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