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之中,让已经出汗的吕惠卿感觉到些许清凉,心情愉悦的他忽而有了诗兴。
吕惠卿轻闭双眸,任由那热风拂过面庞,思绪在往昔与当下间不断穿梭,口中缓缓吟道:
「昔如即墨困重围,颓垣败垒万民悲。
郑渠乾涸禾苗瘁,市肆萧疏贾客唏。
今见康衢驰骏马,新秧翠浪舞田畿。
机声沸处烟霞绕,府城坚固若金墀。
周处除蛟威渐显,朝堂应警此中危。
吾当仗剑平忧患,再秉钧衡耀九畿!」
吟罢,吕惠卿睁开双眼,眼中颇有自得之意。
这首《观延安府有感》的诗中,他以即墨之战喻往昔延安府受党项围困的艰难,借郑渠典故展现昔日水利荒废之景,用周处除蛟暗示延安府如今潜在威胁。
这首诗不仅是对延安府今昔变化的感慨,更是他自己内心野心的直白袒露。
——回到朝堂,平定延安府,重登权力巅峰!
这一系列目标在他心中已然如同清晰的路线图。
驴车继续前行,扬起一路尘土。
……
汴京。
傍晚夏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崇政殿的案几上,光线能看到清晰的灰尘。
高太后正闲适地翻看典籍,心情颇为不错,天下太平,心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好不容易有点闲暇时光,高太后十分珍惜,可很快她便皱起了眉头。
外面有脚步声响起。
一名太监匆匆步入,手中捧着一封奏疏,神色紧张。
高太后抬眸,见太监这般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祥预感。
太监跪地,双手高举奏疏,声音微微颤抖:「娘娘,此乃吕惠卿大人从建宁军加急送回的奏疏。」
高太后放下手中典籍,接过奏疏,刚展开,吕惠卿那言辞激烈的文字便映入眼帘。
随着阅读的深入,高太后的脸色愈发凝重,眉头紧紧皱起,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
读完最后一字,她猛地将奏疏拍在案几上,「砰」的一声,震得一旁的茶杯都微微晃动。
「这延安府,竟已发展到如此地步!」
高太后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怒火,「如此叛逆之举,怎可姑息!」
她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随即出声道:「快快将枢密使赵卨寻来!」
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