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带路吧。”杨庸也不客气,只教人看好马车,又让众女分别上了轿子,自己却找了匹马骑上进了县城。胡令同推脱不会骑马,只在前步行引路。杨庸一早就把官服穿得一丝不苟,红袍着身,飞翅在头,腰间系一条金银玉带,脚蹬一双厚底官靴,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更是官架十足。扈从分左右清街,左面“回避”,右面“肃静”。寻常百姓见了杨庸的这般排场,都躲避不及。
大队人马穿街过巷,杨庸目不斜视,余光却瞟尽了众生百态。
袁州城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户部说袁州户籍有七万余,袁州城内便有一万六千余。在州府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太大,但也绝不算少。可一座近十万人居住的城市,走在最繁华的街道上,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破败和不堪,那些来不及回避的乞丐,被县衙的捕快们推搡着,殴打着。
与汴梁酒楼林立,商铺满街的盛状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亏得还有人说大宋繁荣无比,像这种圣恩笼罩不到的地方,莫非不是大宋的土地?那些衣不蔽体,满街乞讨的,不是大宋的子民?
杨庸越看心里越有气,赵桓和刘韐可真是给他找了个好差事。
“胡大人!”杨庸在马上忽然喊道。
胡令同听得杨庸喊他,连忙停下脚步,谄媚地笑道:“大人唤下官所为何事?”
“本官连日来骑马赶路,今日忽觉劳累异常,想下来走走。”杨庸开始编排这个父母县令。那胡令同不知杨庸要干什么,便道:“如此,下官扶大人下马。”杨庸点点头,探着脚做样试了试,皱着眉头道:“哎呀,这马也忒高了些,本官似是下不来了。”
“啊...”那胡令同看着杨庸,杨庸又道:“来来来,劳烦胡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