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杨庸现在终于明白了袁州知州为什么三年换了七个,这个工作不是普通人能胜任的。一想到袁州路途遥远,又是穷山恶水,要带着家眷远赴千里之外定有诸多不便,杨庸的心里开始打起鼓来,这道圣旨接还是不接呢?刘韐见杨庸踌躇,也不催促,只是说道:“公子可还记得那日在岐沟关的赵家官人么?”
杨庸点点头,“记得。”刘韐笑了一声,接着说道:“你出任袁州,便是他给皇上出的主意。你可知道他是谁?”
“大概是个王爷吧。”杨庸答道,心里暗道,原来是他把自己卖了。
刘韐摇了摇头,说:“不是普通的王爷,他便是当今太子,讳名一个桓字。此次北伐,他便是总管后勤辎重的大帅。听得内侍说,陛下对他颇为倚重,明里暗里已有禅位之意。但无论禅不禅位,他日后定是要坐龙椅的。他对公子你的印象可是极好,通判袁州对于你来说,其实真是个机会,许多人盼都盼不来呢!”
杨庸笑了,说道:“刘大人是做说客来的么?”
刘韐却不笑,正经八百地说道:“当今朝廷实在是人才稀少。国无良臣,兵无良将。公子也别太自傲,需懂得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重担本就是我等读书之辈理应挑起的。若是公子顾前顾后,患得患失,又与那些庸碌之辈有何区别。我听郭将军盛赞公子是个心思缜密、敢作敢为之人,又见你在岐沟关上那股当仁不让的气势,这才与你说了这些。还望公子细细斟酌。”
杨庸听了这席话,脸上也不禁通红。按官阶,刘韐是河北宣抚使,官居二品。一个二品大员,没有分毫官架,与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草民推心置腹,这等胸怀怎能让杨庸不敬。当下他便郑重拜了,道:“大人有心了!”
刘韐点点头,又说道:“我两袖清风,没什么能送你的。只是我于真定募兵之时得一少年勇将,可助你去往袁州剿匪平乱,安抚百姓。此人你也见过,便是岳飞岳鹏举。太子已向朝廷报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