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庸应了一声,将书放了回去,转身把门开了,门外立着一个老妪,风霜满面,烟尘满身。
“娘!”杨庸喊得那么自然,以至于他自己都觉得已经适应了他现在这个身体。
“这才刚到辰时,外边大雪又刚停,怪冷的,娘如何起得这般早?”杨庸把母亲搀了进来,用衣袖拂了拂板凳上飘落的雪花,“娘,坐。”
杨母笑吟吟地坐下,一脸爱惜地看着杨庸:“你呀,命苦。只怪得爹娘没个好出身,一个山里人家的破落户,打些猎物也换不回几个钱,累得你连书都买不起。”
杨庸“呵呵”一笑:“娘说哪里话,读书人自当多抄几遍圣贤书,买不买,又打什么紧!爹呢?”
“你爹寻野物去了。大雪刚停,山狐狸呀,獾子啥的,都得出来觅食。眼瞅着再过两月,年关就到了,你爹想着晒些皮货,换些吃食,再攒些钱,来年给你赶考做盘缠。”杨母眉角的皱纹迭起,欣慰地笑。
杨庸心里有些酸,嘴里便说道:“要什么盘缠,独龙山离京城也就三五十里路,山路虽然难走,但紧赶一天也就到了。娘那时做几个炊饼,让儿路上带着,连吃食的花费都省了去。”
“有钱傍着,多少也不是个坏事,你就别操这个心了。”母亲爱惜地打量着杨庸,叹道:“娘只是担心你的身子骨,从小就是个病秧子。不过这些年你爹给你找了多少草药,总算有些气色了。往后没了爹娘的照料,可怎生得好?”
“哪有一辈子靠爹娘照顾的,大郎省得事,娘别担心了。”杨庸也感觉这几天有力没处发,敢情确实是这个身体病太久了。这倒算不得大事,身体贵在锻炼,古代的读书人没什么运动思维,要是一天弄上三个八百,那就什么病也不会有了。
趁着母亲做饭的空当,杨庸独自一人出了屋门。深山密林里三两间茅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