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是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热度,有些时候它的保质期确实像张潮那句刻薄的批评所言,「只有12个月」。
\n
虽然每个获奖者都会宣称这个奖项不会改变自己的创作态度,但帕慕克知道这是撒谎——银行卡里多出来的长长的数字、大学停车场画着名字的专属车位、突然从身子四周长出来的高级住宅……这些才是生活的真实。
\n
2006年自己获奖以后,有5部作品进入了畅销榜的前30,「兰登书屋」更是加印了10万本《雪》。
\n
而自己接受商业访谈和出席商业活动的报价,也从区区几千美元,变成了30分钟5万美金——虽然这个价格只维持了半年,但滋味真是甜美啊!
\n
如果新的销量不及预期,即使是像他这样的大作家,恐怕也很难调整好心态。
\n
所以如何为自己一两年后要出版的新书做一些预热,就成了他要考虑的问题。
\n
给《原乡》站台,无疑是个好办法——张潮是全球范围内炽手可热的青年作家,制造话题、营销书本的能力也有目共睹,而且作品质量堪称上乘。
\n
自己看过《原乡》,同样被书中对中国人「乡土」观念的描写深深打动,所以进行赞美并不违心。
\n
帕慕克甚至有点羡慕张潮,「兰登书屋」为张潮举办的《原乡》首发仪式是在好莱坞的「中国戏院」,这可是位于星光大道上的地标性建筑,不仅举办过奥斯卡奖的颁奖典礼,还是不少大片首映礼的举办地。
\n
「中国戏院」门口的“手印广场”,更是好莱坞明星们身份的象征,没有一定的地位很难把自己的手印星星留在上面。
\n
在帕慕克的记忆里,从来没有一个“严肃文学作家”有这样的待遇。即使是他,获得诺贝尔奖以后,接受也多是一些大学、文学观、图书馆、电视台的活动邀请。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