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位于平原地带,一马平川,防守所能倚仗的只能有河流,早年为加强三关的防御所挖地道,因年久失修,大多已然不堪使用,无法藏兵运兵丶传递情报。」
「当年我大宋费时费力开塘筑堤所布两条水长城,共八段,所设堡垒二十六座丶一百二十五个立铺,皆因黄河改道丶河道无人疏通,年久失修等原因,而形同虚设,当年为配合水长城而布战舰,大多都因年久失修已不可用矣,水长城未连接之处所设榆塞,早已被人伐去,无法延迟骑兵突击,这八百里军事防御体系,已名存实亡……」
虽然早已经料到了这样的结果,可遥想当年,赵宋王朝不留馀力花费巨资开挖得这麽庞大的水利防御工事就这麽没了,还是让赵俣惋惜不已。
关键,没有了这防御工事,宋军怎麽挡住辽军南下?
要知道,一直以来,宋军的野战能力可都是不如辽军的,只能藉助自然条件固守。
曾布继续说:「即使能沿河分界,即使有水长城,作用也不大,此地地处北方,河流冬天会结冰,如今已然是秋高时节,再拖上两个月,便会进入冬季,恁地时,前线所有防御设施皆形同虚设,辽骑可轻松绕过我三关丶水长城,攻击我大宋腹地,京师危矣……」
不得不说,曾布的军事水平还是很可以的,他也就是比赵俣提前个十几天到达雄州前线,便将前线这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作为都统制,也就是前线总指挥,郭成在会议上发言说:「今有一守一攻两条路可走。」
郭成没有卖关子,他说:「若守,陛下退回京城,将大军分散于河北各重镇,坚壁戒严,收民清野,使敌人攻不得前,退无所掠,师老而气沮,选将出师,兵分四路,将辽军围而歼之,使其匹马不得归。」
郭成此言一出,众将点头,这也是赵宋王朝一直以来对付辽军的办法,甚至可以说,当初宋军就是用这种方法打赢的辽军,促成的《澶渊之盟》。
不过,如果选这条路,赵俣巴巴地来到了前线,一战没打,就又退了回去,他好说也不好听,关键,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些宿将,明白这是为了击败辽军而做的战术撤退。
换而言之,赵俣现在撤回去,在那些不懂军事的人看来,赵俣这就等于是怕了耶律延禧,之前的政治作秀,全都白弄了,赵俣的威望也将受到巨大的打击。
这或许还会影响到赵宋王朝收复西夏。
也就是说,单从战术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这种打法,但要是从政治上来看,绝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