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张纯统计了一下,竟然一共有十五本奏章为韩世忠请功。
张纯绝对有理由相信,韩世忠能有这样的功绩。
但众所周知,童贯是赵在当莘王时就跟赵侯的,他在赵侯当上皇帝一事上还是立过功的,绝对算得上是从龙功臣。
因此,哪怕是张纯,要动童贯,也得有确凿的证据,否则也不一定能成功。
不然,你以为这些奏章为什麽能到张纯手上,还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前线小卒得罪赵侯宠信的宦官童贯?
如今,拿到了十五个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张纯总算是有收拾童贯的底气了。
于是,张纯来找正在跟郑显肃商量给他们的儿子起什麽名好的赵侯,对他说:「臣妾这里有一桩要事,想向官家奏禀。」
「爱妃但说无妨。」赵侯说。
张纯也不怕童贯知道这是她在参童贯,相反,她还很愿意靠此事为她自己扬名立万,所以,她直言不讳地禀报导:
「童贯在核报战功时,隐瞒前线有功将领的大功,以至前线将士愤愤不平,
贻害不小,望官家明察秋毫,给立功将士应有奖赏,莫教前线将士寒心,再严惩童贯,以做效尤。」
其实都不用去看这些奏章,赵侯也知道,张纯所奏,八九不离十。
历史上的童贯之所以在西军中威望很高,除了职务因素,性格因素外,还有两点也很重要:
一是他舍得花钱,他给阵亡将土发的抚恤金很丰厚。
二是他重情义,他把阵亡将领的儿子收为义子,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安排合适的工作。
但这些全都仅限于童贯的嫡系。
对于非嫡系,童贯也有西军将领都有的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打压。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发生时,赵宋王朝无大将可用,用了种师道这个不赞成对辽国开战的老古董和刘延庆这个畏首畏尾的家伙当主帅,也跟童贯在西北这麽用人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就事论事来说,当时,赵宋王朝在河北的将士和军备,确实全都不堪重用,也可以说,赵宋王朝根本就没准备好那一战,这也就难怪种师道和刘延庆不敢跟辽军轻易开战了,后来发生的一些战事其实也证明了,种师道,包括刘延庆,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不过当时的赵宋王朝被赵信君臣给折腾空了,才使得,种师道和刘延庆没能发挥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