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
《倾城农书》涵盖了从农田规划丶耕种丶施肥丶灌溉到农作物收获丶加工等各个环节,在土壤改良丶肥料使用丶土法农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这个时代还没有的「独到」见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能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再者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包括麻晓娇研发的各种先进农具),绝对是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性总结丶集古今中外农业科学之大成的着作。
看得出来,袁倾城的野心不小,她这是想融合古今编出来一部农业圣经,
就事论事来说,从内容上来看,在这个时代,《倾城农书》真的能被称为是农业圣经当然,袁倾城提出来的一些东西,目前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就比如袁倾城提出的沼气池,
没有压力表,沼气池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东西,如果硬搞,肯定会死人。
但话又说回来,也不能小古人的智慧,既然有人提出来了,并且能证明是可行的,
如果有需求的话,肯定会有人去不断研发改进。
那沼气池在这个时代有需求吗?
何止是有,简直太有需求了。
要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不是因为这麽读顺口,而是因为,柴在这个时代,不只是必须品,更是奢侈品,昂贵的奢侈品。
《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汉代平民全年收入的60%用来买柴烧饭,遇到灾年,直接卖儿卖女来换柴火。
而这个时期的汴梁城,拥有上百万人口,一天得烧上百万斤的柴。
就这,还只是春天丶夏天丶秋天的量,到了冬天取暖时,还得加量。
迫不得已,朝廷只能下令,谁敢乱砍树,牢底坐穿,因为开封周边的树早都被人砍光了,连军队都偷老百姓的桑树当柴烧。
所以,在开封城中,一担柴都能卖到半担米的天价。
被逼无奈,这个时代的人开始挖媒烧。
可煤太贵了,以至于只有达官贵胃丶士绅望族丶豪门大户之家才能用得起,平民百姓只能另想办法。
也就是,北方老农烧秸秆丶麦秆丶豆壳,烧完直接变肥料;而南方人则捡垃圾丶捡枯枝烂叶当柴烧;西北人烧牛粪,晒乾叠成粪饼墙,很是壮观。
总之,只要是能点着的,就没有这个时代的人不烧的。
值得一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