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思来想去,蔡京认为,只有让赵俣如他一样的膨胀欲望,才会让更有能力的他来取代相对保守的章惇。
而现如今,不管是内政,还是外战上,赵俣都已经尝到了甜头,蔡京相信,只需要再从经史中找到先贤背书,自然便有机会,让赵俣挣脱最后的道德束缚。
于是,蔡京就找了这句「惟王不会」。
还有,《周官》一直是王安石最推崇的经典,蔡京这也是在找王安石给他背书。
蔡京此言一出,韩忠彦等旧党官员立即就警觉起来。
苏辙更是直接出列,辩论道:「《周官》明言,「惟王不会」之适用,仅限帝王祭祀礼仪之耗费,非遍于诸般场景,岂论帝王日常诸般用度?蔡京为取悦陛下,于此等内容,蓄意略之,其心可诛!」
接下来,讲议司的官员和旧党的官员便就此争吵起来。
朝堂之上,唇枪舌剑,火药味渐浓。
讲议司的官员力挺蔡京,引经据典阐述「惟王不会」新解,称当下国势昌盛,皇帝理当享有更尊崇的待遇,不必为日常用度所拘,以彰显大国气象。
旧党官员则据理力争,认为皇帝应该节俭丶控制自己的欲望,言辞愈发激烈。
苏轼丶苏辙更是疾声厉色,再度强调祖宗成法与道德纲常,警告若任由蔡京之论横行,恐将重蹈历史覆辙,使朝廷陷入奢靡腐败。
曾布也面色凝重地补充:「今变法虽初见成效,然根基未稳,若此时放纵私欲,必失民心,望陛下明察。」
赵俣一直都很清醒,他深知,蔡京有能力是真有能力,蔡京和他的讲议司在政绩上也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但他们这些人的道德品行却实在是一言难尽。
这要是不抓紧了蔡京和讲议司脖子上的绳索,没有底线的他们说不准会搞出什麽么蛾子来。
而旧党大臣,虽然无法解决财政问题和国防困局,但他们的人品还是更靠谱一些的。
所以,在面对这种大是大非的争论时,赵俣并没有站在蔡京一边,更没有和稀泥,而是看向蔡卞,问道:「王安石如何解释『惟王不会』?」
蔡卞虽然也是新党,还是蔡京的亲弟弟,但在蔡卞心中,王安石的地位是无人能取代的,尤其现在之争还关系到王安石的名誉。
基于此,蔡卞根本就没去看蔡京给他递的眼色,就照实说:「王荆公曾言,王燕饮酒共其计者,至尊不以有司礼法数制之,故共其计,使其不节而自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