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谁是女状元
「我怎麽没见过你,你叫甚麽名字?」
张纯只是随口一问,真的只是随口一问。实际上,刚刚闭关而出的她,感觉自己超强,根本就没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更没将「相貌平平无奇」也就比较可爱丶比较有灵性的李清照放在眼里。
结果,下一秒,张纯就傻眼了!就听李清照随口一答:「奴家李清照,敢问娘娘如何称呼?」
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位面之姝,易安居士,李清照?!!!
「不是,李清照怎麽可能在宫里,是不是有人针对我?!!!『
直到进入考场,张纯的心都没有平静下来。虽然李清照已经解释过了,她之所以能进宫,是因为他师公苏轼帮她运作的,并且跟她一块进宫的还有另外十多个宰执推荐的女子。
冷静!冷静!苏轼生于1037年,李清照生于1084年,两人年龄相差47岁。从时间上看,两人同时在世的时间是1084年至1101年。在这期间,李清照年龄尚小,而苏轼仕途坎坷,辗转各地。虽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但李格非跟在苏轼身边时间较短,且苏轼后期多在外地任职,与李格非见面机会也不多。因此,李清照与苏轼见面的可能性较小。此外,从两人的作品和相关史料中,也没有发现提及他们见面的内容。所以综合判断,苏轼和李清照应该没有见过面才对。,
是我们用赵取代了赵信,赵提前把苏轼召回来,才让这两个有联系却没有见面机会的人真的见面了,进而才促成了苏轼把李清照弄进宫,跟我来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
话说,有观点认为,苏轼在1101年从海南返回常州的途中,因天气炎热,不幸中暑,最终因热射病而去世。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情况,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而在这个世界,赵侯是冬天将苏轼召回来的,那岂不是说,苏轼没准还能活很久?」
我勒个大去,这历史该不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吧?那样的话,我的优势岂不是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这次参考的,可不止后宫中的女人,还有不少外来人员。
「不对,这群宰执应该是想藉此机会,往赵侯的后宫中塞人,这是党争的一种延续,
如果真是这样,这次宫闱科举还是在后宫中的女人之间举行。」
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应该把这些女人留下,这样一来,赵侯就跟这些宰执牢牢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