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赵挺之?
就这样,赵挺之改换了门庭,摇身一变成了旧党人士。
不久之后,旧党这边想找人跟蔡京打擂台。
可旧党这边,不缺文学大家,搞个宣传什麽的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按部就班治理一方的人才他们也多的是,但搞经济的人才,他们……没有。
这也正常,旧党一直主张遵守祖宗的旧法,他们的经济政策通常都是减少开支等节流的方式,而不是让杰出的经济人才去刺激经济丶去赚钱,在他们看来,那太激进了,这怎麽可能留得住搞经济的人才?
没办法,旧党便只能矬子里选将军,最后把刚加入旧党的赵挺之给选了出来。
赵挺之的从政经历也算丰富,而且他早年的政绩一直很突出,也曾出使过辽国,还是蔡京的政敌,关键他已经是吏部侍郎了,职位够高。
值得一提的是,赵挺之一直在反对蔡京在钱法方面的主张。
他认为,钱法不能随意变更,像蔡京提出来的铸造当五钱丶当十钱,就不可以实施。虽然这有在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丶规范货币市场丶便于携带交易等优势,但这也能引发通货膨胀丶扰乱市场秩序丶百姓利益受损丶加剧社会矛盾等诸多问题。
所以,当旧党得知赵俣准备改革钱法之后,就预谋好了推赵挺之取代蔡京,揽下这个重任,进入赵俣的视野。
最⊥新⊥小⊥说⊥在⊥⊥⊥首⊥发!
此时,赵俣说:「朕欲改革钱法,谁可胜任?」
赵挺之便抢先一步出列毛遂自荐:「臣请一试。」
赵俣对赵挺之的印象不太好。
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赵挺之曾经将蔡京搞下去,自己当上了宰相,然后他就跟司马光一样想不管不顾地将蔡京推行的改革全都废掉,包括蔡京搞的建学校,兴礼乐,置居养院丶安济院等造福百姓的措施,将当时的赵宋王朝搞得乌烟瘴气,结果,他只当了八个月的宰相,就被臣民给撵下台了。
而且,赵俣十分清楚,赵挺之骨子里跟蔡京一样也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投机者,政治立场灵活,人品不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毫无政治节操。
甚至于,在赵俣看来,赵挺之的人品还不如蔡京。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挺之到底是能当宰相的人,还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他的履历也很漂亮,单从做事不看做人上,也不是不能考虑。
还有就是,蔡京虽然非常懂钱法改革,但也就是因为他太懂了,让他来搞钱法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