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觉得郭浩说得有道理,所以收拾妥当,进宫面圣。
郭成来到垂拱殿时,宰臣章惇丶蔡卞丶韩忠彦丶曾布丶苏辙丶蔡京丶张商英丶李清臣丶苏轼等人皆在。
最近被赵俣调到中央的改革派能臣吕惠卿和大名府都转运使梁子美也在。
宰执大臣奏完事,赵俣就让他们各忙各的去了。
接着,吕恵卿和梁子美又上前奏事。
这其中,吕恵卿花得时间最多,他将这些年在地方上的见闻,以及对改革的最新领悟事无巨细地跟赵俣说了一遍。
赵俣很乾脆地将吕恵卿提为中书侍郎,让他成为了新的宰执。
轮到梁子美时,赵俣主要问的是河北地区的军械丶粮食储备问题。
等这些人奏完事,天都快黑了。
这时,殿中只剩郭成一人。
郭成心中一紧,但还是主动上前拜道:「臣郭成参见陛下。」
赵俣微笑:「你我并非外人,不必客气。」
赵俣此言一出,郭成心下就是一松,『看来陛下并无怪罪我之意?』
赵俣直截了当地说出找郭成过来的原因:「朕问你,京畿丶河北两地军队如何,可堪用?」
郭成一听被郭浩猜中了,连忙将他们父子早就调查清楚了的京畿丶河北两地的军事部署情况事无巨细地禀报给赵俣。
经过郭成的讲解,再结合赵俣从其他渠道知道的(主要是让人查阅相关报备和奏章以及让皇城司暗访),赵俣对京畿和河北地区的军事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赵宋王朝如今也面临一个跟其它封建王朝末期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军队角色的转换问题。
一个封建王朝一旦坐稳了江山之后,它的军队就势必要转换角色和功能,也就是要从一支野战部队变成国防军和地方治安部队。
赵宋王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宋丶辽两国签署了《澶渊之盟》,京畿和河北两地几乎无大仗可打了之后,当初为赵匡胤横扫天下的京畿禁军和一直与辽军打个不相上下的河北禁军,慢慢的就被分割成了一支一支的地方军,实际上与厢军和乡军区别已经不大了。
平时,这些军队各管各的地盘,打打治安战,剿剿匪,这些勉强也能胜任。
可一旦要打国与国之间的大决战,这些军队就必须临时拼凑起来。
本来这些军队平时就严重缺乏合作和大规模的合成演练,它们的战斗力就不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