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丶经济丶军事丶人口等,全都集中在其首都地区,以便于皇帝的统治与管理。
从燕京到抵抗草原游牧民族的最前线一一八达岭长城,全程又不过一百四十里。
在交通不便的这个时代,这样的距离堪称得天独厚。它极大地便利了守军的调度和后勤补给,
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想像一下,若骑兵部队从燕京出发,快马加鞭,不过半日便可抵达八达岭长城。
这样的反应速度,无疑是战争中的一大优势。
而且,这成本极低,使得朝廷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草原游牧民族入侵,八达岭丶居庸关等地的烽火台便会燃起狼烟。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站在燕京城中便可远眺前线的战况。这样的实时更新,使得朝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最多的资源,组织军队和后勤进行反击。
而皇帝坐镇燕京城,离前线如此之近,无异于御驾亲征。
这无疑能极大地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使得他们更加奋勇杀敌。
相比之下,若将开封丶洛阳丶长安或南京等地作为首都,则显得逊色不少。
这些地方虽然历史悠久丶文化底蕴深厚,但离前线都有不短的距离。一旦得到消息,再反应丶
调集军队丶筹措粮草丶动员出兵,再将兵马粮草辐重运到前线去,这一套流程下来,没准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而草原民族以快马弯刀着称,一旦进入中原腹地,便如入无人之境。到那时,别说与他们交战了,就连他们去了哪里都得慢慢寻找。等你找到他们时,没准他们已经抢够了粮食丶财物丶女人,
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因此,朱棣才不惜工本丶劳师动众,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北京城。他将这座城市作为前哨基地,最大化地利用大明王朝的各种优势,集中力量去和草原游牧民族抗衡,确保大明王朝的江山永固。
虽然所属世界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
赵侯很清楚,抛开将来开疆拓土先不谈,大宋目前阶段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南方,而是来自北方。
契丹,女真,蒙古,满清,他们才是能灭亡大宋的外部力量,也是最需要赵和赵的子孙后代防御的外敌。
这也许不是一代人的奋斗,而是世世代代奋斗的目标。
当然,赵侯肯定希望在自己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