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听见众人急促的呼吸声。
高庆裔见状,连忙行礼,恭敬而又不失沉稳地说道:「乌歇孛堇性情直爽,言语或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海涵。我大金皇帝之意,实乃出于对大宋关切。今契丹气数已尽,大宋若强行介入,不仅徒劳无功,还会消耗自身国力,于大宋无益。而与我大金携手,共分契丹地,既能避免无谓损耗,又能为大宋带来利益,这无疑是一明智之举。」
赵俣说:「昔汉唐盛时,皆以和辑四夷为务。辽金唇齿,若相攻伐,必两败俱伤,且非独两邦之患,亦中原之虞也。愿辽金息干戈,存旧好,共保生民,勿使丘墟。我大宋愿居中调停,不知你大金意下如何?」
见赵俣要拉偏架,乌歇忙劝:「陛下此言差矣。辽金之间,非唇齿相依,实乃仇雠难解。契丹暴虐,视我女真如草芥,欺压日久,此恨不共戴天。我大金起兵,实乃为自保,为族人求一线生机。今契丹气数已尽,正是天意使然,若大宋强加干预,岂非逆天而行?」
赵俣不悦:「大宋与大辽早有盟约,两国已息兵多年,生民安堵,此盟之利,金亦尝沾其泽。今大金若执意灭大辽,恐边徼无宁,烽烟再起,非独辽之祸,大金亦未必无弊。朕闻困兽犹斗,大辽虽衰,尚有甲兵二十万,若拼死相搏,大金亦难免折损。
若大金愿退一步,将中京以南还给大辽,我三国并立,互市通好,共享太平,岂不美哉?
若大金必欲相攻大辽,我大宋必不会袖手旁观,坐视大辽覆灭,惟恐兵连祸结,终无宁日也。」
赵俣这话说得已经很清楚了,辽国他保了,金国若是愿意按照大宋所说的方式与辽国议和,三国相安无事,不然,大宋可就要出兵帮辽国打金国了。
乌歇和高庆裔听完,大惊失色!他们万万没想到,赵俣竟然如此袒护辽国,甚至不惜与他们金国一战。
乌歇和高庆裔想劝赵俣慎重,可赵俣却手一挥,说道:「你二人去跟你家皇帝说朕意已决。」
乌歇和高庆裔没办法,只能回去将赵俣的态度告诉完颜阿骨打。
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得知赵俣在金使面前如此维护辽国,甚至愿意出兵助辽国跟金国交战,那些原本只是迫于形势丶迫于压力才留在燕平地区当「汉人」的辽人,心里舒服不少。
是。
赵俣趁火打劫收复了燕平地区,多少有点趁人之危。
但赵俣也真没白要辽国的燕平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