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大宋
燕云十六州自五代时被石敬塘割让给契丹后,便成了宋朝历代皇帝心头挥之不去的执念。
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便将收复燕云地区提上日程。他深知刚经历战乱的中原需要休养生息,不愿意贸然动武,于是设立「封桩库」,打算用积攒的钱财向契丹赎回燕云地区一一若契丹同意,便用这些钱来买回燕云地区;若不同意,便用这些钱来发展军队,强行收复。
可惜的是,赵匡胤尚未实现这一计划便突然离世,「封桩库」的构想也随之搁置。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对收复燕云地区的态度更为激进。他认为契丹占据燕云地区是中原王朝的耻辱,且燕云地区若被契丹掌控,中原将无险可守。
于是,在灭北汉后,赵光义不顾军队疲惫,立即挥师北伐,直逼幽州。
起初,宋军进展顺利,一度包围幽州,但契丹援军迅速赶到,在高粱河大败宋军,赵光义中箭仓皇逃窜,第一次北伐以惨败告终。
此后,赵光义仍不死心,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北伐,却因指挥不当丶各路军队配合失调,再次被契丹击败,名将杨业也在此战中被俘牺牲。
两次北伐的惨败让宋朝元气大伤,赵光义不得不放弃武力收复燕云地区的想法,转而采取防御策略。
到了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契丹大举南侵,直逼擅州,宋朝朝野震动。
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赵恒亲赴前线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退了契丹的进攻。
随后,宋辽双方签订《擅渊之盟》,约定宋朝每年向辽朝缴纳「岁币」,辽朝则承认宋朝的正统地位,双方罢兵休战。
《擅渊之盟》虽换来了宋辽近百年的和平,但也意味着宋朝暂时放弃了收复燕云的诉求,以金钱换取苟安。
此后,宋仁宗赵祯和宋英宗赵曙,尤其是前者,被官僚士绅集团架空,没有了先祖那般挥斥方道丶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他们在位期间,宋朝与辽朝的关系相对稳定,虽偶有摩擦,但大规模战争并未爆发。
到了宋神宗赵项时期,他支持王安石变法,试图通过富国强兵为收复燕云地区做准备,却因变法引发的内部矛盾和对外战争的失利而未能如愿,最终只能留下一句:收复燕云者王。
再到了宋哲宗赵煦时期,宋朝虽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一些胜利,但面对强大的辽朝,仍无力改变燕云地区被占的局面。
宋朝的历代皇帝之所以对燕云地区如此执着,核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