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说完就背着杨沫沫上了田埂慢慢的往岸边走去,一路上都没像往常一样拿话哄杨沫沫,只顾想着如何用最少的米和菜,做出能让一大家子果腹的饭菜来,杨沫沫知道刘氏心里在为一家人的温饱发愁,于是便乖乖的趴在她的背上,不胡乱吵闹给刘氏添堵。
刘氏回到船上后,从米缸里勺了一碗米,直接把米拿到杨家搭在沙滩上的一间简陋的茅屋里,这茅屋算是杨家的厨房了。刘氏熟练的把米放进锅里、加了水放在灶上熬粥,随即把从田里摘来的那把野菜洗干净加到了粥里,做完这些刘氏再从堆在茅屋一角的那堆红薯里挑了十来个出来。
这红薯极好生长,只要往地里一种便能种出许多来,所以这也算是杨家囤的最多的食物了。杨沫沫仔细的瞧了那些红薯一眼,发现它们的形状多为椭圆形,和后世两头尖的红薯有些不同,想来是不同的品种。
刘氏先把挑出来的红薯扔进了灶膛里,再拿了根树枝搅拌了下把它们埋在了柴火底下,这样才能一边煮粥一边把红薯给闷熟了,为了省些柴米油盐、刘氏也不打算再做别的菜了,打算晚上就用野菜粥和红番薯对付着过一餐。
这边野菜粥熬上了,刘氏才想起给杨沫沫熬迷糊的精米、已浸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了,于是她忙趁着熬粥的功夫把那碗米取了过来,试着拿出一粒米用指甲试了试,见指甲可以轻松的把米粒儿掐断,就晓得这米已到了可以磨成米糊的时候了,于是便寻思着到村里寻户人家借磨。
住在船上的渔民大多只就会在岸边搭个茅屋、砌个灶台,用来平日开火煮饭用,一般都不会有“磨”这种精贵的物事,所以刘氏每每泡完米都会去村子里稍微富裕些的人家里借磨,这一点点米她也用不上人家的驴,借了磨自个儿推着就让磨转了起来。
刘氏先把杨七娘唤来看着灶台上的粥,随即才背着杨沫沫往村里走去,刘氏常去借磨的是离海边最近的丁家,所以她一走到丁家门口就扯开嗓子喊了句:“丁嫂子可在家?能不能借你家的磨磨点米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