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这个故事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故事雏形成於第一次来荆州城的路上。当时被薛队主丶王文书所逼,去寿康巷拜访名义上的同宗王泰。
王泰是正宗的琅琊王氏,对王氏宗系不可能不了解,如果说不出个经得住推敲的血脉传承,恐怕露馅就在眨眼之间。
所以王扬决定从历史的缝隙中#手,好在六朝史中他最熟的就是晋朝,所以以孙恩之乱中王凝之一家的遭遇为突破口。既然是兵乱离丧嘛,那生生死死,误传谣传什麽的,就很容易做文章,如果出了什麽差头,也有馀地找借口转还。
当时故事编得还较为粗糙,後来在刘昭的藏书室里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这个版本。
这个版本妙就妙在七分真三分假,王扬看似说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历史。其中孙恩破城丶王凝之及其子身死丶孙恩掳掠人口#海丶卢循继叛丶获封广州刺史丶释放吴隐之丶王诞丶刘裕平卢循甚至卢循喜欢下棋都是有史料可查的。
王扬改动的只是王凝之最後一个儿子的命运,由身死变为被俘,然後就扩展出一篇“王恩之逃生记”。
他把自己假的家族史融於这些大的真实历史节点之中,就像为小沙粒包了一层厚厚的糖果外衣,不细细咀嚼,掰开揉碎,任谁都不会知道这是沙粒。
再加上王扬讲得情真意切,言之凿凿,时间点丶地名丶人名丶事件细节都说得清清楚楚,说起什麽“族谱户籍”,更是底气十足!这让在座的士大夫们,尤其是对那段历史有些许了解的人,在用自己所知的几处历史细节与王扬所述的内容一对,印证之下,自然更觉真实可信,甚至还生出几分唏嘘之意。
此时戴志高面如土色,全身如散架一般,他试图端正姿势,重新跪好,找回那一丝残存的尊严,可他的身体却根本不听使唤。
adpos="middle"/ad柳憕见形势不妙,也顾不得之前兄长“不能亲自出手”的告诫,直接站起说道:“王爷,王兄身份虽然可靠,但毕竟有人提出了质疑。我建议核查州府关於王兄挂籍的留档,也算还王兄一个公道。”
王扬心中猛地一沉。
————————
注:①有学者据司家山出土之“谢温墓志”,言王凝之还有一子名为“王简之”,其实未必。“谢温墓志”汗漫不清,多有阙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