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很不想看自己的是什么,但还是先问李少安抽到什么:“你抽到什么?”
“丝绸。”
“还好不是我的,我真想不到哪首诗是写丝绸的。不过养蚕人倒是记得有一篇。”柴瑞心里想到。虽然声音很小,但是李少安还是隐约的听清楚了后面半句。“什么样养蚕人?”
“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李少安一楞,不由得感叹眼前这个唯利是图的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作不出这样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养蚕之人,终究是穿不起自己所织的丝绸。
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
只要人类还存在,人类之间的剥削就永远存在。要想人上人,必先剥削人。
无论柴瑞,李少安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想法。可是这就是生活,这不仅仅是唐朝。
放眼现代,中国汽车制造工人,不都是买不起汽车的人吗?
“你那又是什么?”李少安问柴瑞。
柴瑞这才打开自己的纸条看,不由叫道:“锦瑟。”
锦瑟:《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记载“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锦瑟,这不就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无题吗?看上去是咏物诗,但实际上却表达的是诗人无限的哀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