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区,分段消减洪水冲击)、减水坝(在关键河段设坝,洪水期分泄超额水量至预设滞洪区,避免冲毁主堤)、清口枢纽(调控淮河清水与黄河水量的交汇比例,维持清流冲刷泥沙的效能)等新式设施。
苏允对于水利工程了解得不多,在后世的时候也就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看过一些,当然不知道这些东西已经是很接近明代著名治黄大师潘季驯的系统理论了。
不过这倒是正常,中国水师算是一脉相承的,只要在某个理论被提出来,方式总是殊途同归的。
这里面关键就是“水急则沙随水流,水缓则沙停”这个规律,理解了这个规律,那么制定出来解决方案对于大宋朝的水师也不是难事了。
在制作出来这个方案之后,苏允便将方案上报政事堂。
治河这个事情,不是工部一个部门便可以决定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很多事情,光是靠工部也肯定是做不成的。
不光是钱的问题。
要治河,便需得调拨各种物资、人力,协调地方的关系,只有一个工部自然是不成的。
治河便要涉及到劳役,这需要户部配合;
而按照水师们制定出来的方案,这里面是需要设置很多的泄洪区,这涉及到各地方的博弈,毕竟谁也不想让家乡成为泄洪区。
各地的豪强士绅自然也是要协调沟通的,这也不是工部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这事情甚至到时候都得在政事堂里面吵过无数次,最后还得用减税等方式进行补偿才行的。
而苏允的治河方案才刚提交上去,立马范纯仁就找到工部这边来了。
苏允还在城外水泥厂里仔细观察水泥凝固后的各种技术细节,听到胥吏来报,这才赶紧回城,见到了范纯仁。
范纯仁一见苏允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