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没有后顾之忧,全力用心边事。
这是宋太祖笼络武将的一种策略,此后,军队经商,武将经商便沿袭了下去。
宋仁宗时期,曾任赵州司理参军的孙沔“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纱、绢、纸、药物”。
宋神宗时期,保州有将校经营烧炭,“诸路州军多差兵级营置杂物,……所差兵士打柴烧炭,不任重役,往往投贼。兼先有保州烧炭,军员以纳课不充逃走。”
到了北宋末年,只要是能来钱的,武将更是无所不做,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多违法徇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为首饰玩好,或为涂绘纹缕”。
南宋时期,很多武将在经商方面比打仗更在行。
曾任镇江都统制刘宝把自己的激赏库开到了镇江市中心,军中还有八九百人专门从事纺织业。
池州副都统制郝政连油盐酱醋这样的生活品也“皆令军人坐铺出卖”。
这两人和大将刘光世比起来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刘光世商业经营的规模之大令人咂舌,他抽调八千人专门做生意,这相当于他麾下全军人数的六分之一。
很多武将还将手伸向一向只能由国家专营专卖的盐、酒、茶生意。
盐、酒、茶专卖在历代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宋代也不例外。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存在监管不严等“漏洞”。
两宋的武将便利用这些漏洞,再加上军队的特殊性从事走私贩卖活动,其猖獗之烈,以致百姓都打着军方旗号大肆贩盐。
所以,苏允搞点小生意也算不上犯忌讳,反正大家都这样嘛,他也不过是搞点大家都会搞的事情。
既然钱没有问题,祁克勇等人自然也就没有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