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届时官家若是要撇清自己,定然要拿老夫来顶嘴,到时候老夫是百口莫辩矣!”
绝对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是了,苏辙那家伙最近已经知谏院,若是老夫胆敢在这个事情上作梗,这家伙就该率先发难了,呵呵,那家伙估计天天在想着寻老夫麻烦了,老夫不能给他这个把柄!
王珪外号为三旨相公,但他只是对赵顼温顺,并不代表他没有决断,想及至此,断然道:“苏经略精于军事,路经略使这一差遣不可更易,还是留他在这个差遣上继续干,但寄禄官阶我提议升一阶,为朝散大夫,差遣上去了起居郎,改为中书舍人!”
在场众人尽皆一惊。
寄禄官阶上升一级倒不算什么,这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让苏允留守路经略使不算好也不算坏(在他们眼中看来),但这中书舍人一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大宋朝有一些岗位是比较有象征意义的,比如说馆职(学士等)、四入头(御史中丞、知开封府、翰林学士、三司使),还有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职位。
馆职意味着身份清贵,四入头意味着将要进入最高宰执,而起居舍人、中书舍人一个意味着靠近了权力中心,一个意味着在权力中心中拥有了实权!
尤其是元丰改制之后,中书舍人重新拥有了负责起草、修改和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文书的权力,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决策和政务的运转,甚至可以封还三省以及官家的词头。
大约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文官一旦成为了中书舍人,便意味着他朝着宰执之位踏进了坚实的一步!
因为许多翰林学士是从中书舍人一职升迁上去的。
而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只是级别上有些差别,其职责上其实是类似的,因此两个职位并称两制官,翰林学士为外制,中书舍人为内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