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闻言有些不悦,道:“夏人引兵三十万,直压熙河境上,不于他处作过,专于所争处杀人,此意可见。此非西人之非,皆朝廷不直之故。
此次大败,难道还不能警醒你么,若不是官家好大喜功,这二十万好儿郎何至于葬身他乡?
你不知警醒,还想以一介文人之身,去投身卒伍,难道没有想过要继续掀起战争之心?
岂不知道,兵起之后,兵连祸结,三五年不得休,将奈何?”
苏允听了苏辙的话,顿时有些诧异,前世早就听说苏辙是个绥靖派,没想到竟是有这般想法。
苏允心下有些不是滋味。
在苏允看来,他当然不是天生的战争狂人,但在家国大义上面,他还是拎得很清楚的。
首先,西夏乃是中华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哪有不将其收回来的道理。
其次,西夏屡屡主动攻击大宋,反击亦是道理之中。
最后,此次二十万大宋好男儿葬身西北,此仇不报,枉为中国人。
以上乃是从大义出发。
从国家策略来说,和平是打出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这个道理,后世的中国人没有不了解的。
所以,苏允很难苟同苏辙这种馁靖的立场,但苏辙毕竟是叔父,苏允并不想与苏辙有争执,便笑道:“侄儿此去,只是想要练出一厢精兵,并无掀起战争的想法,国战也不是侄儿能够干涉的,只是想做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而已。”
苏辙有些愠怒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没有精锐的军队也就罢了,若有精锐军队,君王便会忍不住想要动武,你为何不想想这个道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