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倒是要问问他,给朝廷做了什么贡献!”
孙思恭不敢再多说什么了,随后赵顼招来中书舍人蔡京,口述词头:宣德郎苏允治理惠民河、楼店务反腐、助蔡村脱贫有功,拔擢为承议郎,差遣不变。
蔡京听得赵顼词头,脸色亦是有些变化,想了想道:“陛下,苏允年不过二十,入仕不过数月,这一升再升,恐有大臣争议,是不是应当缓缓再说。”
赵顼看向蔡京,道:“苏允治理惠民河有功否?”
蔡京想起了可怜的李清臣,但最为关键的钱粮人力调度是苏允,解决最为关键的要害的人是苏允,相比起来,李清臣所做的那些,好像的确是枝微细节,这功劳给苏允,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蔡京点点头道:“有功。”
赵顼又道:“苏允整饬楼店务,将楼店务众多蛀虫拿下,给朝廷收回百余万贯的损失,以后楼店务亦是可以给朝廷创造十余万贯的收入,有功么?”
蔡京赶紧点头,道:“自然是有功。”
赵顼呵呵一笑道:“蔡舍人可知道苏通判这一次又做了什么么?”
蔡京道:“刚刚听陛下您说,苏通判帮蔡村脱贫。”
赵顼点点头道:“苏通判认为,蔡村蔡氏屡屡有触犯朝廷法纪之事发生,并非蔡氏天生就是乱民,而是蔡氏穷困之故矣。
穷才是根源,若非穷,蔡氏不可能占河道养鱼养藕,若非穷,不可能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与朝廷作对。
所以,劝离蔡氏拆除鱼池藕池之后,苏通判便开始谋划帮蔡氏乃至于沿河百姓脱贫事宜。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与蔡村村民搞出来一千亩的菜地,该菜地可以在寒冬腊月出产大量的蔬菜瓜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