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父子暂时摆脱了对前程的担忧,几人言笑晏晏,极为融洽。
接下来两日苏允都抢着安排吃食,虽然不如第一顿那么丰盛,但每一顿都不寒碜,终归是有肉有菜有酒,苏轼一边担忧钱财,但另一边吃得亦是痛快。
到了初二,苏轼启程去文家,文同去年年初在陈州病逝,一大家子现在都滞留在陈州,原本一家人居住在官寓中,但为了给新知州腾出房子,搬到了一处民居中暂住。
苏轼登门拜访,文家一大家子尽皆出来迎接。
苏轼见到文同的妻子李氏比之苍老了许多,不由得悲从中来,既痛惜好友文同的逝世,又惭愧好友去世,一大家子滞留陈州,自己却半点忙也帮不上。
李氏见到苏轼却是十分感激,连连感谢苏轼,令得苏轼都有些惭愧莫名。
“嫂子,您别说了,文兄遭遇不幸,我现在却是半点忙也帮不上你们,我实在是愧疚莫名了,您再这么说,我可就无地自容了。”
苏轼又是惭愧又是悲伤道。
李氏抓着苏轼的手感慨道:“我那老伴有叔父这样的表兄弟,有你这样的朋友,是他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叔父都落到如此境地了,还在这么为他着想,三十晚上便送来一车的年货,还给了我家四十两的金子作为扶柩销,谁若敢说叔父您没有照顾文家,老妇定要当面啐他!”
苏轼啊了一声,随即看向身后的苏允,苏允笑着与他点点头。
苏轼却是又惭愧又是欣慰,惭愧的是自己这些年的人情世故是半点都没有怎么学到,欣慰的是苏允这个孩子,怎么就长了这么个七巧玲珑心呢?
苏迈听着李氏的话,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顿时亦是大惭。
苏允却还是不当一回事,这只是他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