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楚世仁、楚世虞的党羽在朝堂上极力维护他们,双方陷入激烈争吵。永晋帝被朝堂上的混乱局面弄得心烦意乱,虽然心中对楚世仁、楚世虞的行为十分不满,但又担心严惩他们会引发朝堂动荡。】
【最终,永晋帝只是下令让楚世仁、楚世虞闭门思过,并未对他们进行实质性的惩处。楚世昭虽然在朝堂上赢得了一些声誉,但并没有达到彻底扳倒楚世仁、楚世虞的目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与楚世仁、楚世虞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一次推演,楚世昭尽管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在朝堂上也有了更多支持,但由于永晋帝对朝堂平衡的顾虑,以及楚世仁、楚世虞势力的顽强抵抗,还是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这一次,他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楚世仁和楚世虞身上,却忽略了永晋帝对朝堂平衡的把握尺度,以及楚世仁、楚世虞势力的底线。
看来自己得设法了解永晋帝对朝堂各方势力平衡的具体想法,同时寻找能够彻底击垮楚世仁、楚世虞势力的关键证据才能更有把握。
【楚世昭通过自己的心腹,秘密与永晋帝身边的亲信取得联系,试图从他们口中了解永晋帝对朝堂势力平衡的看法和底线。经过一番努力,楚世昭得知永晋帝最担心的是皇子之间的争斗引发内乱,影响大周的稳定。】
【楚世昭据此调整策略,在准备禀报的奏折中,着重强调此次事件若不公正处理,将会引发边关动荡,进而影响整个大周的稳定,同时表明自己只是希望维护朝廷的公正和边关的和平,并非为了个人私利。】
【他还继续深入调查楚世仁、楚世虞与抢劫事件的关联,终于找到了一份关键证据——楚世仁亲笔写下的关于策划抢劫贸易行的手令。】
【楚世昭再次将奏折和证据送往京城。永晋帝看到后,大为震惊。钦差大臣来到边关,楚世昭将所有证据一一呈上,包括那份至关重要的手令。】
【楚世仁、楚世虞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