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巷尾的八卦,从海氏触柱案,摇身一变,变成了朱大孝子的事迹,更有那伶俐的戏班子,把朱孝子寻母的事迹改编成了戏(小道传言,开封府公孙策参与了写脚本),传唱京城一时,风头无两,把传统热门戏曲《琉云翘传》都比过去了。
连太后寿宴,都请戏班子唱了《辞官寻母》这场戏,剧情并不复杂:朱家有一婢妾刘氏,生的嘉柔纯善,得主人宠爱怀有身孕,却招致了主母的嫉妒,主母逼刘氏喝下打胎绝育的汤药,但刘氏腹中的孩儿乃是文曲星转世,命不该绝,刘氏为保腹中胎儿,偷偷吐掉毒药,自请去庄子做苦工以避开主母耳目,数月后生下朱寿昌,把朱寿昌交给其父后,自云不得主母喜爱,皆是己之过,愿自请下堂,但求朱家好好照顾幼子,并发誓,与儿子永不相认。
朱寿昌日渐成年,金榜题名,但从不知生母是何人。嫡母日益年老,愈发后悔当年苛待刘氏,临终之际将一切告知朱寿昌,勉励朱寿昌寻找生母,为生母尽孝。自此朱寿昌辞官远行,走遍名山大川,终于找到生母。连上天也被朱寿昌感动,同州大旱数月,在母子重逢之日,突然天降甘霖。神仙夜间托梦,言朱寿昌孝感动天,赐刘氏延寿十年。
戏演到朱寿昌母子重逢,正是高潮,圣安太后也忍不住用帕子拭了眼角,而席间的韩琦之母,胡老夫人则更激动,几乎哭成了个泪人。原因无他,圣安太后出身卑微,当了妃子以后也受尽了冷眼,晚年熬到儿子当了皇帝,才过上了好日子;胡老夫人和刘氏一样,也是婢妾出身,靠生了个好儿子韩琦安度晚年,她们都不可避免地从刘氏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